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class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header.php on line 25
class="post-template-default single single-post postid-137 single-format-standard">
大马时事 国际天地 影视世界 娱乐八卦 心理测验 生活小贴士 宇宙探秘 脑洞知识 揭秘历史 人生励志 爆点科技 其他

檳城人中國拯救千萬性命

Posted on Tuesday, March 12th, 2013 and under 大马时事.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before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sep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after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Tags:

《檳城人中國拯救千萬性命 懷念鼠疫鬥士伍連德》

被喻為“中國現代醫學先驅”、“鼠疫鬥士”的著名醫生伍連德博士,是道地的檳城人。在100年前,中國東北三省爆發當年全世界最嚴重的流行性鼠疫,奪走逾6萬人性命。

《檳城人中國拯救千萬性命 懷念鼠疫鬥士伍連德》

《檳城人中國拯救千萬性命 懷念鼠疫鬥士伍連德》

伍連德憑著過人的才幹與領導能力,率領醫藥員在前線抗疫,阻止疫情繼續擴散,拯救千萬性命,被當時的醫學界賦予“鼠疫鬥士”稱號,更成為第一個被提名諾貝爾獎的華裔

不過,這位在中國現代醫學史貢獻良多的傑出醫生,在家鄉檳城被人遺忘多年。

去年剛成立的檳城伍連德博士學會努力之下,散落在各處的資料漸漸重新被發掘出來。

他們找到伍連德在檳城出生、行醫、居住、去世等的地點,整理這些資料后,已規劃出伍連德博士史跡巡禮路線,分別散布在喬治市、峇都干東與阿依淡。

有意掌握伍連德紀念活動的最新詳情,可瀏覽該學會網站http://wulientehsociety.org/

史跡巡禮 分2路線

伍連德史跡巡禮共分兩部分,分別是他去中國之前與之后在檳城的生活地點。與他有關的建築物大部分還保留著,除了位于愛情巷38號的故居,相信毀于二戰炮火之中。

伍連德史跡巡禮路線

*路線一

1.伍連德在1879年3月10日在大街一間屋子誕生,門牌不詳。這裡早年也是廣東人聚居與做生意的地方。

2.他的父親伍祺學是台山新寧人,經營著一家金舖。伍祺學常常帶著排行第四的兒子伍連德,到大伯公街的伍氏家廟與台山寧陽會館去。

3.伍連德早年就讀于華蓋街大英義學(即檳州博物館現址),在1894年因學習成績優異而被選為學長。

4.從英國考取醫學博士學位后,伍連德在牛干冬273號開診所行醫,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。他與另一名醫生合作經營診所,即辜禮歡的直系孫子辜立亭。

5.伍連德與第一任妻子黃淑瓊及孩子們,住在愛情巷38號一棟漂亮的房子。

6.1906年,他在愛情巷72號(現時中學校)成立戒煙社,推動社民反鴉片運動。

*路線二

1.伍連德在檳城最后的居所,位于鄒新慶路39I。搬到那裡僅僅一周后,就在1960年1月21日因心臟病發而死,享年81歲。

2.青草巷大英義學有個以伍連德命名的體育組,採用綠色為旗標。學校圖書館也收藏關于伍連德的書藉。

3.基督教女青年會(YMCA)后有伍連德花園住宅區,是在他死后命名,以紀念其生前貢獻。

4.伍連德與第二任妻子李淑貞的最后安息之地,位于聯合福建公塚骨灰塔C室68及67號。

後代全離檳 學會續找資料

伍連德去世后,其子女全部離開了檳城,因此今日已沒有他的直系后代在檳州。不過,伍連德博士學會希望找到其兄弟姐妹的后代,也希望能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關于伍連德的資料或遺物。

梁超明說,伍連德共有11個兄弟姐妹,相信仍有后人住在檳城。只是要找到他們有如大海撈針。但他們不會放棄繼續查找資料。

他說,伍連德的大部分遺物與相關資料,都收藏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伍連德紀念館。他生前也曾把收藏的珍貴古玩,捐給當年的馬來亞大學(現新加坡國立大學)。能在檳城找到的遺物,相信已不多。

在他們努力下,發現檳城圖書館收藏了一批共100多封伍連德當年的親筆信。目前,這批信件正由檳城研究院整理中。

生前要求死後火葬

接西方教育的伍連德,思想作風也比傳統華人前衛。他不像多數華裔擁有死后入土為安的觀念,而是認為人在去世后不應與生人爭地,因此生前已要求死后要火葬。

伍連德在1960年1月21日,在其位于鄒新慶路的住家逝世,享年81歲。如今,與二夫人李淑貞的骨灰,安放在峇都干東聯合福建公塚的骨灰塔。

雖然伍連德是廣東人,但骨灰卻安奉在聯合福建公塚的骨灰塔。這是因為他去世時,廣汀公塚尚未建起骨灰塔,而伍連德生前又已表明不願土葬,其子女就把火化后的骨灰安奉在福建公塚骨灰塔。

哈爾濱醫科大學送檳銅像

哈爾濱醫科大學將贈送伍連德銅像給檳城,這尊造價20萬人民幣(約10萬令吉)的半身銅像,將置放在檳城醫學院校園。

伍連德在1926年創辦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,擔任第一任校長。這所學校在1938年更名為哈爾濱醫科大學至今。伍連德的大部分遺物與資料,皆收藏在大學內的伍連德紀念館。

該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田野,此次也在檳城與古跡信託會成員一起行走伍連德史跡巡禮。他受訪時說,該大學已決定贈送一尊伍連德半身銅像給檳城,作為友好象徵。

他說,這尊銅像與置放在該大學伍連德紀念館的銅像是一樣的,特別從南京訂制,未來幾個月內將送抵檳城。

梁超明受詢時說,銅象將置放在檳城醫學院校園。

伍連德小簡介
首位華人考獲劍橋醫學博士

伍連德的父親伍祺學16歲那年從中國廣東新寧南來,定居檳城,並以經營金舖為生。他與妻子林彩繁育有五子六女,伍連德是第四個孩子。

伍連德在大英義學的學習成績優異,17歲即獲得女王獎學金,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深造,后來成為第一個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裔。

學成后的伍連德回國行醫,1907年接到袁世凱邀請出任天津陸軍醫學院副校長的信件,在妻子黃淑瓊支持下,決定回中國服務。

受英文教育的伍連德到了中國才開始學中文,並能用中文講課。較后也結識梁啟超、辜鴻銘、嚴復、胡適等人。

伍連德為了培養醫務員,在1926年創辦哈爾濱醫學專科學校,后來成為哈爾濱醫科大學。

1914年,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(Rockefeller Foundation)派出中國醫學委員會,考察中國當時的公共衛生情況時,伍連德提出在北京建造一座現代化的醫學院和醫院。他的建議被採納,即后來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和醫院。

1918年,他建議中國政府建立大型的醫院並獲批准,建成北京中央醫院,即今日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。后來,他還創立了中華醫學會。

http://www.chinapress.com.my/node/402582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408236352601971&set=a.146200218805587.31925.104508826308060&type=1&theater

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