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教運動作為賤民宗教
Posted on Saturday, August 23rd, 2014 and under 燧火評論.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before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sep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after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Tags: 华教
由於受儒家思想影響,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推行,經常表現出傳統的士大夫精神,將辦校作為具有宗教情懷的事業,視母語教育為一項道德正當性。對於反對華校的華裔,無不視為「漢奸」,對於草創華文教育的奉獻者,賦予偉大的道德人格想像,而非僅僅停留於社會活動家的層次。至此,我們可以發現,華人身份與華文教育早已被儒家思維賦予了道德意義。
【文/姚育松】
「賤民宗教」(religious outcast)出自德國社會學家韋伯(Max Weber),他以此來形容猶太教。猶太人在從耶路薩冷流亡後,並未因此放棄其民族認同,反而是更加強調上帝耶和華對猶太民族的許諾,由此造成他們在宗教精神上自視為「選民」,在實際生活中難以融入流亡地的主流社會,成為賤民。
這項賤民宗教的特質,是由於身份而導致的現世苦難越加嚴重,卻越加強調基於身份宗教而產生的優越感,相信現世的苦難是等待彌賽亞降臨過程中的必要考驗,以更謹守鑽研猶太律法的方式,來確證自己將獲得救贖恩寵。
我們大可以把「賤民宗教」當做一種現象,舉凡因信仰某種意識型態和宗教而遭受迫害,於是,越加迫害便越加強化其信仰認同及虔誠時,便可將稱之「具有賤民宗教的個性」。
由此,我們也能從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運動,找到這種性格。
Read More: http://www.pfirereview.com/20140823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