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耀雯:换政府才能保障未来
Posted on Thursday, February 27th, 2014 and under 火箭报.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before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sep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after in /home3/myrunners/public_html/itudia.com/share/wp-content/themes/sim/single.php on line 19
Tags: 梁耀雯
你们的Like和Share不但可以让《火箭报》变得更好、提供更多精彩报道,甚至让改朝换代,告别腐败变成可以达到的愿望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herocket.zh
梁耀雯生长在政治家庭,自幼就跟着爸爸出席行动党的活动。可以这么说,从小就认识及看到领袖们不畏强权及敢怒敢言的精神,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,并随着她长大而生根发芽。
父亲梁金福于1990年开始就当选直凉区州议员,当时梁耀雯只有5岁。她笑言,对政治尤其是在野党政治从小就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,所以很难与政治摆脱关系。
除了忙于选区工作,身为彭亨州主席的父亲也经常因为党务,必须舟车劳动外出到其他地方。
然而,梁耀雯却说,尽管父亲从政超过20年,但为人向来低调,从不四处张扬自己的服务成绩,就连在家人面前也不会透露。她往往是透过曾接受过父亲帮助的第三者口中,知道父亲为民服务的事迹。
“每次在外,只要人家知道我是梁金福的女儿,他们就会跟我说,父亲曾经如何帮助过他们,而这些事情我们从来都不曾从父亲口中知道,这就是我父亲最让我钦佩的精神,而我也希望以父亲为榜样,学习父亲这项虚心为民服务的精神。”
曾在新国工作4年
每当直凉有活动,行动党领袖特地远道而来,梁耀雯都会与家人一同出席。从小开始,梁耀雯就一直聆听林吉祥演讲,在发生林吉祥入狱事件后,她犹记得当时直凉支部曾出版了一个名为“勇敢的林吉祥”专辑。
“那时候我们的收音机几乎每天都会播放该卡带,从中我们知道林吉祥的伟大感人事迹。”
她认为,对于政治,她的启蒙老师绝对是父亲梁金福。
“没有他,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我。”
认识梁耀雯的人都知道,在正式代表行动党参选直凉区州议席前,她是在邻国新加坡从事营养师工作,要放弃一份薪水福利优渥的工作,返回家乡服务选民,想必是一项极难的抉择。
然而,耀雯向《火箭报》透露,其实她并没有考虑和挣扎很久,原因只有一个,也就是彭亨州是她的家乡,身为年轻一代,她希望自己可以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。
“因为彭亨并不如西海岸及吉隆坡般有许多年轻人,彭亨州缺乏年轻人,许多年轻一代在中学毕业后都出外升学或打工,大部分都已经外流到大城市或国外发展,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年长一辈。”
梁耀雯指出,她因此毅然决定回到她土生土长的彭亨州直凉区打拼,希望以一名年轻人的身份,传承及发扬这个地方。
“在国会解散后,当我知道在策略上需要我,当地每个支部都推荐由我代表行动党上阵直凉区州议席,我也在当时正式辞去营养师的工作,回到马来西亚准备上阵。”
深知父亲心里矛盾
梁耀雯在家中排行第二,上有一个哥哥,下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。对于她决定参选的决定,她的家人都给于尊重。
“我知道父亲其实心里存有矛盾,因为一方面我是他的女儿,另一方面,他却希望看见有年轻人代表行动党上阵,继续为直凉区带来更好的发展。”
把握机会积极学习
虽然从小生长在政治背景家庭,但梁耀雯自认参政经历尚浅,尤其是在大选时,甫回国就要马上投入竞选工作,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东西都学起来。
“初时,我确实感到压力,但我很庆幸也很感谢直凉许多前辈对我的扶持与指导,让我在服务工作方面,越来越有信心。”
她说,在中选为州议员后的时间,因为是新手上任,她把主要的时间与精神都放在民生课题服务上,而接下来她会尽量安排时间于兼顾选区民生及党务两方面。
“由于直凉区在过去几十年都是民主行动党的选区,在服务方面的基础已经做得很好了,我的角色是把这个基础稳定好,以及把这个基础做得更好。”
此文摘自2013年9月1日《火箭报》
全文请阅读http://www.therocket.com.my/cn/archives/11419/
欲订阅,请联络市场部03-92818105,或登入
http://www.therocket.com.my/cn/如何订阅《火箭报》?
转载者请阐明取自《火箭报》。